麻江以菊花為媒譜寫產業革命新篇章

近年來,麻江縣緊緊圍繞“1258”主導產業,大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積極振興鄉村經濟。在菊花產業上,以宣威鎮、龍山鎮為示范點,縱深推進農村“三變”改革,積極推進菊花種植推廣,菊花從2016年的160畝初始規模,到現在的1750畝種植規模,菊花產業發展實現了新突破,以農業、加工、旅游、銷售為一體的菊花產業鏈初步形成。
一是一三產業融合發展,走出產業新路子。“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麻江縣充分利用菊花秋季觀賞特點,圍繞“泡好一杯花茶、釀好一壺酒、品嘗一桌花宴、研究一副花藥、觀賞一臺花賦、展現一室花韻”的“七個一”工程,積極打造藥谷江村千畝菊花示范園?,F有菊花品種561個,在園區內建成木棧道4000米,現代化科技玻璃大棚精品菊展廳12000平方,美食一條街400平方,茶舍及餐館各1棟等景區設施,并積極植入七彩滑道、山地露營、山地自行車、熱氣球、零售店、扶貧集市等業態。自菊花園開園營業以來,實現旅游井噴式增長,最高門票收入達500余萬元,旅游旺季帶動周邊農家樂、民宿、特農產品銷售月均收入10000元以上,實現綜合收益3000余萬元,縱深推進一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農旅產業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子。
二是調整產業發展結構,走出產業新模式。2016年以來,麻江縣以菊花產業為切入點,改變傳統種植玉米等低效作物的習慣,在宣威、龍山、金竹、杏山、賢昌等鄉鎮,采取“政府+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大力發展食用菊1150畝,帶動5個鄉鎮街道34個合作社,實現收益369.12萬元。以縣花之韻公司為產業龍頭推動示范種植,并以統一發苗、地膜、肥料等生產物資方式,公司按市場保底價格統一收購,并從收購款中統一扣除前期發放的物資折價款,積極發動群眾、種植主體開展菊花種植,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從南京農業大學技術支持下產業實現自主育苗100萬株到2020年產業完全實現育苗自給自足,完成育苗300余萬株,同年建成食用菊示范基地150畝,并積極開展菊花供內銷外賣,實現產值95萬元,并積極引進浙江省雅菊公司進行產品收購,帶動農戶綜合增收20余萬元。通過積極探索菊花適種特性,走出了一條適合麻江產業結構調整中的產業發展模式,進一步深化菊花產業發展。
三是完善產業配套設施,走出產業生產力。借助杭州幫扶麻江契機,充分利用東西部協作項目資金,建成菊花加工廠5個,完成SC認證加工廠3000平方,烘干設備141臺投入使用,具備以空氣能烘干原理,生產綠色無污染優質產品。目前,已有自主產品菊花茶、菊花枕、菊花餃子系列產品3個。同時,通過農文旅公司產業發展資金,建成菊花園500畝菊花種植示范基地、菊花園育苗大棚、烏羊麻菊花育苗大棚等產業設施,不斷完善菊花產業配套設施,提高產業生產能力,推進菊花產業發展穩步向前。
四是增強產業利益鏈接,走出產業反哺率。隨著菊花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逐漸形成了一條促進農民增收的產業利益聯結機制。以土地入股菊花園種植,土地入股利益聯結農戶721戶,1700畝,其中貧困戶286戶542.14畝土地流轉金325284元。發動群眾菊花自種,利用自家閑置土地進行食用菊花種植,每畝產量達1500-3000斤,每畝最低收入4500元,成本2450元/畝(不含土租和采摘工),畝利潤1000-3000元。積極吸收基地附近群眾參與菊花生產,培育為菊花產業工人促增收。菊花生產基地平均每天雇用本地勞動力105人參與除草、翻土、去頂、灑水等工作,每人每月增收2200元。以“特惠貸”入股參與分紅??醮?9戶貧困戶入股95萬元到合作社參與公司經營,按8%保底分紅,每戶年增收4000元;異地“特惠貸”入股參與分紅,宣威鎮其他15個村442戶以2210萬元“特惠貸”入股合作社參與園區項目建設抱團發展,使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按8%保底分紅,每戶增收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