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里以科技生態創新發展食用菌產業

“大家注意看這個菌包,蓋土的時候不要太厚,二到三公分厚就夠了,25天左右就能長出來,再過30天就可以上市了”。4月20日,貴州百里杜鵑瑞偉生態產業開發有限公司農業技術人員吳鴻峰正一邊講解,一邊示范林下食用菌培植技術。
據了解,該公司于2013年進駐龍里,落戶于冠山街道平西村和三合村交界處的雙坡上,共投入4000多萬元打造以油茶種植為重點,集高山杜鵑、景觀苗木、紅楓和櫻花景觀種植及林下養殖于一體的立體農業產業融合綜合體,目前種植面積3000余畝。
今年以來,按省委省政府“沖刺90天、打贏殲滅戰”的目標要求,該公司根據基地發展實際,在油茶還沒有產生經濟效益的情況下,以“以短養長”的產業模式,大力推進食用菌林下仿生態栽培技術,打造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新品種。
公司負責人吳光榮表示,今年公司創新的食用菌林下仿生態栽培技術,是與貴州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共同完成,前期栽培的2000棒香菇已經實驗成功,近日正在發展30000棒灰樹花,共10余畝。
“我們公司示范種植成功后,將帶動當地群眾共同發展,以‘公司+農戶’的模式幫助群眾打通銷售渠道,讓當地群眾在自家林地里就能增收致富,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眳枪鈽s告訴記者。
據了解,灰樹花是一種食、藥兼用菌,有較豐富的營養和藥用價值,宜生長在陰涼多濕的林地。該公司與科學院打造的林下種植基地,正是看中了龍里林地多、氣候適宜的自然環境優勢。因為林菌結合的生態種植模式,不僅能有效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還可以減少林地雜草叢生,增加林地肥力,實現生態的良性循環。
村民在基地里種植林下灰樹花食用菌
村民在基地里種植林下灰樹花食用菌
林下種植的馬桑香菇
林下種植的馬桑香菇
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專家現場開展種植培訓